倉儲設備,堆高機-二手堆高機倉儲設備
    關於我們   服務項目   電動堆高機   倉儲設備   最新消息   倉儲項目
最新消息 > 日本建築師團紀彥談建築思考與設計基點

【大紀元2016年0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平平臺灣臺中報導)臺中市室內設計裝修公會8月邀請設計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桃園國際機場第壹航廈改建的日本建築大師團紀彥赴臺舉行學術講座,活動費用由大雅廚具贊助,臺中首見室內設計師推薦、建築界大團結,會場完全爆滿。理事長吳文君表示,從學術委員會的講座規劃,可見業界的用功與視野壹日千裏,這都是各屆理事長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 團紀彥(Norihiko Dan)在大雅廚具記者會上現做生魚片,手勢十分俐落;他表示,自己年輕時並不懂得生活,直到開始釣魚、制作美食給員工吃後,思想才有了更豐富的層面,“現在的我,會把廚房當成住家的中心空間來規劃。” 他表示,全球正在開創“新的在地化”,而臺中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臺中看到了在地文化的新貌(意指戴育澤建築師自行舉辦的“福德祠學生競圖”)。在臺中的學術演講裏,他更與業界分享了對現代主義的反思。室內設計師 對現代主義的反思 他認為,建築應該考慮到人、生活幸福感的氛圍,對外則應與環境共生,而非憑空飛來壹物,以向山遊客中心為例,此地最重要的景色是水,在此應該要能大面積的與水相連。因此,團紀彥以水為發想點,設計了2個大跨距(34米)的頂版結構,讓水景穿越了建築,來到遊客的眼中。 他也分享了羅馬時代、18世紀古典主義時期的建築圖面,前者可以看到羅馬廣場最為明顯,城市的主要構成是道路,而非建築,但是每棟建築的形狀都很明顯。 而古典主義對建築圖面的訓練除了硬件、主要空間外,團紀彥認為還有次空間的設計,而這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現代主義的建築教育所缺乏的。 從言談中,可以感受到他並不贊同現代主義的概念以迅猛之姿,跨入不同的國家地域,壹則與當地環境不協調,二則是在自我中找尋在地建築起點,即走錯了方向,例如:不當為了表現建築而砍掉大部分的樹,或挖除多余的土方,如果再進壹步思考,這些樹或土都是大地的壹部分,建築應努力與其共生。 僅用預算1/15 桃機壹航廈改裝不換容 1999年,他受日本京都府之邀,接下日吉水庫案子,業主當時想做壹個水庫紀念館,但團紀彥無論怎麽設計,都無法在兩者間產生關聯,便建議業主用另外更簡單的挖洞方式來做,“這樣妳的設計費也會減少,沒有關系嗎?”引得團紀彥哈哈大笑。 因為帶著與大地共生共榮的顧慮,朝向減少破壞為設計思考點,團紀彥反對挖山砍樹去成就愛知博覽會,因此而喪失了整體規劃設計權;對於舊建築,他也抱持同樣的思維。 以桃園機場第壹航廈為例,該建物於1979年落成,至今超過30年。團紀彥在設計此案時,認為建築物如果用了30年就要拆掉,不但浪費,也拆掉了臺灣與國際觀光客的記憶。他在原建物找出許多還可以利用的空間,重新規劃,並加上帶有傳統建築風味的斜式屋頂,讓使用空間增加,卻沒有增加樓地板面積。該案僅用了原預算的1/15。 1960提倡“共生” 未成氣候 團紀彥感嘆,雖然日本在1960年代就有“共生”的概念,但多年過去了,這個概念仍未普及。 烹調是利用各種手法,讓食材的鮮、嫩、味道發揮到極致,他認為,建築也是同樣的道理,“超市裏常有用保鮮膜包起來的魚,看起來幹凈又新鮮,但真是如此嗎?”因為經常走訪各地漁獲市場,又喜愛烹調,團紀彥提出這樣質疑的同時,也是在對建築喊話——關在冷氣房裏,透過環控與外界隔絕,難道這會是壹個健康的環境嗎?